在广东汕头达濠区的海边,一项投资达10亿元的巨大工程———我国第一座海底液化石油气储气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日前,记者在建设工地采访时看到,由岸边通向海底的总长1400多米、可并排进出两辆重型卡车的交通洞和514米的水幕洞已经完成。长152米、宽18米、高20米,可分别储藏丁烷、丙烷各10万立方米的的主洞室进入开挖阶段。
凡是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城市,必定要建设用白色球罐储藏液化石油气的厂区。然而,这种储藏区的缺点在于储藏量小、因靠近城市而危险性大。于是,法国率先创造了利用海底人工岩洞储藏液化石油气的新技术。汕头海底液化石油气储气工程是在我国建设的第一个使用这项新技术的工程。
该工程项目副经理施政宽向我们介绍说,海底储气最大的优点首先在于储量大。以这项正在建设的20万立方米的储气工程为例,如果一户人家每月用气一罐,20万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可供有400多万户人家的城市用3个月。而用球罐储气,一个球罐最大以1000立方米计算,20个球罐才能储气2万立方米。其次,海底储气不易发生泄漏,且深藏海底通过管道与外连接,不直接暴露在外,安全性大大增强。
这项海底储气工程计划于明年10月建成。工程建成后,不但可以满足汕头市的工业、民用液化石油气的供应,而且可以为广东的其它地方及福建提供工业及民用液化石油气,成为东南沿海液化石油气的集散中心。
该工程采用的是国际招标的办法。在加拿大、美国、法国、南非、日本、韩国等国的著名公司和国内的大公司参加的激烈竞标中,作为国内唯一一支隧道和地下专业施工队伍,铁道部隧道局在局领导、该工程项目经理林万里的坐镇指挥下,一举摘取这颗令人羡慕的、地下工程施工的“明珠”。
在钻机轰鸣的海底洞内,项目部总工程师郑大榕告诉我们,利用海底岩石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关键是“水幕技术”。一般打岩洞,遇到地下水,是采用排的办法。而在岩洞中储藏液化石油气则是利用水的压力使液化石油气不致外泻,如果地下水排光了,岩缝中进入空气,整个库洞就会报废。水幕技术就是要将近百米长的钢管锲入地层深处,连接膨胀塞后注水,形成一层水幕,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运用水封住岩层裂缝、气孔。据介绍,目前我国的水幕技术施工,已得到了这一技术的专利国———法国专家的认可。
今年2月18日,正当工程进入高潮之际,强大的海水突破坚硬的岩石,以每昼夜2800立方米的流量从掌子面上激射而下,交通洞内一片汪洋,灾难即在眼前。钢筋堵、方木塞……似乎一切手段都用上了,但海水仍在肆无忌惮地奔流。年仅34岁但却参加过大瑶山隧道、军都山隧道、北京地铁、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宝成复线等著名工程的郑大榕冷静地提出了水玻璃注浆止水的方案。他们先在掌子面上每隔0.5米打一根0.5—2米的注浆管,将快速凝结的水玻璃注入管内。经过20天的奋战,海水被制服了。他们的经验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称为“世界地下工程施工领域治水的典范”。
地下施工和大型机械化作业,油污和污水处理历来是施工单位面临的难题。这项工程令人称道的是环境保护措施的健全。在油污处理上,他们在大型机械作业区和检修地都铺满细沙,定期将受污染的沙料远运深埋。洞内含有油质、硫磺的污水经过4格处理池沉淀、过滤达到标准后,又增添4格处理池进行再净化。我们在离施工洞口不远的海边看到,拍打岸边的海水一如往常清澄碧绿。
照片为工程施工洞口。杨延安摄